原文地址:卓越的人和普通的人到底区别在哪?你根本想不到是它 转载

在某些时刻,比如企业招聘的时候,比如你给上小学的儿子讲数学题的时候,再比如,你花了半小时跟某人辩论,最后却发现他根本不讲逻辑的时候,难免会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问题:到底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?到底是什么东西导致了这些区别?

如果考察一下人的核心特质(或能力),下面这个清单很容易列出来:

  • 专业知识;
  • 逻辑思考力;
  • 持续学习能力;
  • 沟通和表达能力;
  • 决断能力;
  • 冒险精神;
  • 毅力;
  • ……

这些能力都很重要,但哪个才是最重要的能力?到底是其中的哪一个导致了人与人的不同?

这其实跟一个更宏大的课题有关。在这个世界上,大多数人碌碌无为,只有少数精英引领着这个世界前进。他们摘得诺贝尔奖的桂冠,他们写出不朽的作品,他们创造出伟大的科技公司,他们设计出家喻户晓的产品,深深地影响整个时代。他们是科学家、发明家、作家、企业家,以及各个专业领域的「大家」。总之,他们是「卓越的人」。

于是,前面的问题就演变成了:普通的人和卓越的人到底区别在哪?

在卓越的人身上,肯定具有某种不同凡响的能力和特质,是普通人所缺乏的。如果我们找到了它,是不是我们也能变得和他们一样卓越?

我们回顾一下前面的「能力」列表。专业知识,对于在具体领域获得成就不可或缺,但它是具体的知识,不可能是我们探寻的那个本质的东西;持续学习能力、沟通能力、决断能力,等等,它们属于习惯和技巧,是辅助的能力;逻辑思考力则不太一样,它决定了思维模式的根本,是人的思维的底层操作系统。

没错,我以前一直是这样认为的,逻辑思考力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。因为,做任何事都需要清晰的逻辑。一个缺乏逻辑思考力的人,几乎什么都做不好,甚至别人都不愿意跟他多说一句话,以免浪费时间。

然而,最近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。

不管是做研究,写小说,创企业,还是搞技术开发,能真正带来不同的那个东西,其实是想象力。想象力,是非常稀缺的一种特质;也只有想象力,才能让你的人生真正有质的飞跃


1991年,有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人,在从曼彻斯特去伦敦的火车上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,一个瘦弱的、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的形象闯进了她的脑海。于是,她的大脑好像决堤了一般,无数的念头与构思犹如奔腾的洪水。她连忙从包里掏出本子和笔,用潦草的字迹记下了这些想法,甚至由于太过兴奋紧张,她的手都有些颤抖。一个恢弘的魔法世界就这样在她脑中成形。

这个女人就是《哈利·波特》的作者J·K·罗琳。在那之前,她根本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。依靠卓越的想象力,她创造了一个超过4亿5千万册销量的奇迹。

平常我们经常会评论说,一个作家或写手,他的文笔如何如何。实际上呢,文笔属于我们前面讲过的「专业知识」的范畴,它对于一部成功的作品来说只能说是辅助。以写小说为例,一个不落窠臼的好故事,才是成功的关键,而这是想象力的功劳。有好故事,自然有好文笔;没有好故事,根本谈不上文笔如何。

有可能你会认为,作家或艺术家才需要想象力,科学研究和做技术就不需要了吧。那是大错特错了。

1974年,后来的图灵奖得主——帅气的Leslie Lamport老爷子,在那个时候还只有33岁。那一年,他注意到了他们家附近有一家生意很好的面包店。面包店里有好几个收银员,由于顾客很多,经常会有多位顾客同时去找一个收银员结账的情况发生。每当这个时候,那个收银员就会试图同时跟几位顾客说话,于是整个过程混乱不堪。Lamport意识到,面包店需要一个机制,来保证一个收银员在每个时刻只服务一位顾客。在计算机科学中,这是一个互斥访问的问题。

经过反复思考,Lamport获得了他的顿悟。于是,划时代意义的「面包店算法」诞生了。这个算法有点像现在银行网点的取号机,每位顾客在进入面包店的时候先拿一个号码,然后根据这个号码的顺序被分派给合适的收银员(实际算法细节还要复杂得多,想象一下,取号的过程仍然是个互斥问题)。

这是一个真正意义的「分布式」的互斥算法,完全不依赖共享变量和更底层的互斥原语。可以说,面包店算法开启了Lamport对于并发问题和分布式理论的研究之门,之后他的众多分布式相关的理论研究,都是以这个算法的思想作为基础。这简直是神来之笔!连Lamport自己都说:

I feel that I did not invent the bakery algorithm, I discovered it.
(我觉得我并没有发明面包店算法,而只是发现了它。)

怎么样,是不是颇有点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的意味?这与J·K·罗琳从一个简单想法出发构建起一个恢弘的魔法世界的故事,是不是如出一辙?

科学研究当然需要想象力。比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,都是想象力的绝好例子,它们突破了人类的想象力极限。连著名的科幻作家刘慈欣都认为,科学的想象力甚至要远比科幻更疯狂!

实际上,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科学研究,它们对于突破性进展的要求,跟公司内追求创造性价值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。都是要无中生有,打破原来的桎梏;都需要有一点想象力。

缜密的逻辑思考力,加上过硬的专业知识,可以让你胜任一份工作。但做得再好,也只是在做你本该做好的事情。比如,产品经理把需求落成产品方案,工程师接到需求实现出来,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。此为「守正」。按这种基本的思路,你就算再努力,也只能创造出按「常数增长」的价值。

而真正能创造出「指数增长」价值的事情,则需要我们插上想象力的翅膀,去开辟新的疆域。此为「出奇」。

一守一攻,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所成就。这中间,想象力,才是从普通走向卓越的关键。


想象力固然重要,但显然不是唯一有用的东西。想象力是更高层次的能力,它应该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。相当多的普通人,还处于逻辑思考力不够的状态,那么想象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。

在幼儿教育中,现在的教育观点经常会鼓励多多培养小孩子的想象力。比如,小孩子的绘画作品总是充满想象,小孩子提出的问题也往往天马行空。不要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,让小孩子释放更多天性,当然是没错的。但我们也要知道,小孩子的「想象力」和我们这里讲的想象力,有很大的不同。小孩子的「想象力」,其实说的是联想能力,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;而我们讲的想象力,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考力,是在充分掌握了尽可能多的客观信息之后,做出的超出常人的价值判断。这种价值判断以符合逻辑为前提,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,最终能带来真正的价值创造,是厚积薄发式的能量释放。否则就只是小孩子的儿戏罢了。

金庸笔下的杨过,从小聪明过人,孤傲狂放。很多读者应该都还记得,少年的杨过假装不会武功,想出种种点子戏耍全真教臭道士的情节。小时候的杨过是不是很有「想象力」呢?现在我们说,这并不是真正的想象力。真正富有想象力的一幕,乃是多年之后终成一代大侠的杨过,在黑龙潭受了瑛姑一记凌厉的「寒阴箭」掌力之后竟毫发无伤,而是朗声说道:“老前辈僻处荒地,或不知世间武学多端,诸家修为,各有所长。”

潜台词:你这老太婆,坐井观天!躲在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练了门武功,就以为了不起啦?太缺乏想象力了,哈哈哈哈!

实际上,在基础的逻辑思考力不足的情况下,可能会陷入两种危险的状态:一种是循规蹈矩,思路僵化(思想的麻木状态),一种是坐井观天,高谈阔论(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,没有价值的胡思乱想)。它们都是想象力的大敌。


很多人都渴望成功。

但并不是说,你依靠类似成功学的那种东西,达到了很悲壮的一种状态,就能迅速获得突破。也不是说,你结识了多少多少厉害的人,自己就能变强。与厉害的人碰过再多次面,谈过再多次话,吃过再多次饭,甚至睡过一张床,也没有用。这些都不能让你变强。

真正能促使人突破和成功的,是经历深层次思考之后的冷静的想象力。这里的「冷静」,指的是客观的,符合逻辑的,有根基的,有实现路径的。同时,又是超出常规的。

最后,引用刘慈欣的话:想象力,可以像宇宙一样广阔!

继续加油!